close

getImage (1).jfif



第四章[智慧是搶不走的財富]以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開頭.

美國聯邦政府有一年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,但是因為拆除舊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廢料。為了清除這些廢棄的物品,聯邦政府不得已向社會公開招標,希望有人來承包清運這些廢料。好幾個月過去了,也沒人投標。因為在紐約,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定,稍有不慎就會受到環保組織起訴的。猶太人麥考爾正在法國旅行,聽到這個消息,他立即終止休假,飛往紐約。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、螺絲和木料後,他當即就與政府部門簽下了承包合約。消息傳開後,紐約許多運輸公司都在偷笑,他的許多同事也認為廢料回收,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況且能回收的資源價值也實在有限,這一舉動未免有點愚蠢。當大家都在看他笑話的時候,他已開始工作了,他召集一批工人叫他們把廢料進行分類,然後把廢銅熔化,鑄成小自由女神像;舊木料加工後做成小女神像的底座;廢銅、廢鋁的邊角料做成紐約廣場的紀念鑰匙;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,都被他包裝了起來,賣給了花店。結果,這些在別人眼裡根本沒有用處的廢銅、邊角料、灰塵都以高出它們原來價值的數倍乃至數十倍賣出,而且居然供不應求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,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。他甚至把一磅銅賣到了3500美元,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。就這樣,他搖身一變成為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。(塔木德-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p.163)

"想變得富有,你就必須向富人學習。就算在富人堆裡站上一會兒也好,至少會沾到富人的氣息。"
<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>以及<富爸爸窮爸爸>系列書裡面也都有講到類似的觀念.這道理其實就是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.環境會大大影響一個人,所以要盡量與思想積極的人交往.
 
"即使是敵人,當他向你借書的時候,你也要借給他,否則,你便是書本的敵人." 
"把書本當做你的朋友,把書架當做你的庭院,你應該為書本的智慧而驕傲,採其果實,摘其花朵。"
 由此可見猶太人對知識與智慧的崇拜和渴望.

[不可思議的雜學博士]這篇裡談到的是猶太人知識的廣博. 
"與一切知識交朋友,也可以從朋友那裏學習知識。"
這點我很贊同.不管主修什麼學科都應該廣泛地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,如此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,也可以避免成為"太過專業的笨蛋".<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>裡有提到,太過專業的人賺不了大錢,因為他們只會一種東西.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,大部分的專業人士,例如會計師.工程師等都是受雇者,而他們的老闆卻不見得要懂那些專業.

 
[做事越少,賺錢越多]這一篇我也深感認同.
  
 

專心自己的事情,把時間用在你真正需要用的地方,因為衡量人的工作價值是不依靠你勞動的多少,而是你付出的實際有效成果有多少。《塔木德》上記載了這樣的一個小寓言: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同時掉進了一個瓶子,在這個瓶子的瓶口處有一個小口。蜜蜂整日在瓶子的底部轉來轉去,它每日充滿希望的一刻不停地咬啊、叮啊,希望自己可以叮破這個瓶子,就可以出去了。結果,三天之後,他死在瓶子裡面。蒼蠅呢?它在瓶子裡轉了幾圈後,發現四局都很堅固,於是就飛到瓶口處,意外地發現那裡有一個口子,就飛了出去。這個小寓言告訴人們,準確地找到奮鬥的方向,不要把所有的精力放錯地方,像蜜蜂一樣不停地撞瓶底,就算再努力用力,也是徒勞無功,枉費心機。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終身勞碌卻一無所獲,而有些人不甚忙碌卻頗為富有,甚至是不勞而獲。事實上,後者看似清閒,卻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他真正應該投入的地方,他明白應該在什麼地方投入許多的精力,而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投入精力。前者這種愚勤的人,看似終日奔忙,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真正該做的重點是什麼,他們的原則是:這是工作,就要完成,至於為何要完成這些工作,怎樣才能完成這些工作,他全然不知。對於這些問題,他們總是糊里糊塗,他們一心想的是拼命做,再做,再多做一點。這樣大量的精力被放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,難怪投資跟報酬永遠成反比,就因為沒有瞄對靶心,只會浪費子彈,投入愈多,反而得到的愈少。(塔木德-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p.193) 
 
記得在某本書上看過:"整天忙碌的人其實是最懶惰的,因為他懶得思考."   不要瞎忙,那既浪費時間又毫無益處.


 
 
"凡事自己不去思考和判斷,等於把自己的腦袋交給別人。"

由於輕信和盲從,人們總是習慣崇拜權威,相信他們的意見總是對的,用既成的眼光看待問題,追求大眾的判斷,這樣就很難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突破,相對的,要有成就也很困難。猶太人總用一種很挑剔的眼光看問題,他們懷疑一切,質疑一切。《聖經》上記載了在猶太歷史上,諾亞的第十代孫亞伯拉罕對上帝進行過的一次懷疑。上帝曾經懷疑有兩個城鎮的人民違反他的諭旨,便準備毀滅這兩個城鎮的人,作為對他們的懲罰。亞伯拉罕聽到這個消息,開始懷疑這位萬能神聖的上帝,於是便自告奮勇代表人民和上帝談判。他質問上帝說:「如果城裡有50名正直之人,難道也得跟隨惡人一起遭受毀滅嗎?」上帝沒有回答,亞伯拉罕進一步問:「難道上帝不願看在正直之人的份上,寬恕其他人嗎?」上帝自知理虧,只好說:「如果該城真有50名正直的人,那麼就看在他們的份上饒恕這個城鎮。」亞伯拉罕更懷疑了,難道要有50個人才可以原諒該城的人嗎?於是他接著問:「如果只差5個人就能湊足50人,是不是還得毀滅這個城鎮呢?」上帝又讓步,答應如有45個正直人,就饒恕這城鎮。亞伯拉罕更加懷疑這位仁慈寬容的上帝了,於是他步步緊逼,說:「如果只有40名正直人呢?」在亞伯拉罕不斷的質疑下,上帝真的是理屈詞窮了,但作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萬物的主宰,不能說出去的話不算數。然而,他還是為自己的發言辯解。亞伯拉罕義正辭嚴地問上帝:「把擁有正直的人的城鎮全部毀滅,合乎正義嗎?」上帝終於被他問的無話可說,最後他答應:「如果有10位正直的人,就不毀滅這個城鎮。」猶太人就是這樣,他們懷疑一切東西,即使那些看起來十分的神聖的東西,他們也絕不會不問是非就相信他們,他們不相信任何貌似神聖的東西,也不會被這些東西所嚇倒。在他們的眼裏,任何偶像和崇拜都是錯誤的,那些偶像不過是一些嚇唬人的東西,他們是不屑的。所以猶太人並不喜歡、也不願意把他們的領袖視為偶像,連猶太人最偉大的領導者摩西也不例外。(塔木德-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p.198) 

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.人云亦云.隨波逐流是非常愚蠢的行為,可惜在台灣社會卻是常態.這跟大眾心理學有關,也跟東方群體意識較強有關.與其他人相同代表安全,但也意味著平庸.這個現象在投資市場上也是常態,所以賠錢的永遠比賺錢的多.很多人會說,其他人都怎樣怎樣,所以我也要怎樣怎樣.別人都去補習考研究所,所以我也去補習考研究所,儘管我根本不喜歡.根本不知為何而讀.別人都有車子有房子,所以我也要買車買房以免被人笑,儘管我根本沒有錢也要貸款買.別人家的小孩都會很多才藝又會讀書,所以我也要我的小孩跟他們一樣,儘管我的小孩根本不是那塊料.

如果別人都去跳樓,你也要跟著跳嗎? 

  

第五章[要發財,從改變自己開始] 

"今天就是最後一天,永遠不要等明天,因為,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。"
"愛惜時間吧!因為時間可以讓金錢「生生不息」。"


要不浪費時間真的好難,我還有待學習.
 


"日光之下,快跑的未必能嬴,力戰的未必得勝,聰明的未必得糧食,機智的未必得資財,靈巧的未必得喜悅;眾人所得到的,只是當下的機會。" 


當機會來臨時,有勇氣伸手去抓的人就是贏家.這道理與第三章相互呼應.

 
"最值得依賴的朋友在鏡子裏,那就是你自己。"
人們最常犯的錯誤,是觀念上錯誤,一旦觀念不正確,就必然導致行為跟著出錯。任何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幫助,尤其是面臨困難和危險時,我們總會想:要是有人幫我一把有多好!於是,我們總是寄望於別人,特別是自己的朋友。但實際上,朋友再好也僅僅是朋友,他的心裏想什麼,你只能去揣測,而絕對不會受你的左右,而至於那些沒有深交的普通朋友,就更別指望了。大部分人是有善心的,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捨身救你的菩薩。所以,自己不努力而寄希望於他人,就等於是看人臉色的寄生蟲;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,不如從自己開始,掌握自己的人生。可是,人的天性就是對別人的過失總是很敏感,而對自己卻異常的寬容,有時甚至還會自己強詞奪理,巧言辯護。人總是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、兒女、同事、朋友、上司、下屬,唯獨不能嚴格要求自己。因此,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以身作則,從自己做起。《塔木德》有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:「人們很介意他人身上一小點的皮膚病,卻看不見自己身上已潰爛發臭的重病身軀。」「人有兩片耳朵一張嘴,就是要人凡事應多做少說。」同時,《塔木德》也這樣來比喻領導者:「身體從頭開始。」「沒有船長的船,就如同沒有舵,全然不知方向。」「能以微笑面對別人責難的人,才是領袖之才。」人首先要要求自己,然後才可以要求別人。路要自己去闖,才真正算是走自己的路。自己不走,叫別人走,是毫無道理的;而踩著別人的腳後跟走,其實是替別人走路。(塔木德-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p.227)



第六章[契約可以創造財富]

"遵守契約,尊重契約,你的收穫將不只是尊重。"
"契約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天秤。"
"魚離開水就會死亡,人沒有禮儀便無法生存,而不講誠信則會受煉獄的懲罰。"
"人最大的痛苦不是被人欺騙,而是不被人信任。"

這章主要在說猶太人對於契約和誠信的重視.子曰:"人無信,不知其可也." 在商場上尤為如此,沒人會想跟不誠實的人做生意.猶太人會成為成功的商人跟他們注重契約與誠信有很大的關係.至於為什麼<塔木德>會如此重視契約呢?原因在於猶太人自認是"上帝的選民",他們與上帝訂立契約,而每個猶太男嬰出生後第八天進行割禮就是與上帝訂契約的象徵.不過猶太人很聰明,遵守契約,卻會找契約的漏洞鑽.
 
"即使是再堅固的城牆,也一定能找到缺口,人沒有完人,所以由人制定的法律和契約也不會是完美的。"

世上沒有不投機的商人,但是應該在法律的規則和許可的範圍之內。在長期的法律鬥爭中,猶太人總結出來的是:再完善的法律裏也有無法防範的漏洞,悉心研究這些法律,鑽透這個漏洞,就有無盡的黃金流出來。一位富翁臨終之前,自己的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,他唯一的一個兒子還在遠方無法回來,只有一個奴隸在守候。於是他就立下了遺囑:「我死之後我的全部財產歸奴隸所有,其他人不得動用,但我兒子可任選一件物品歸他所有。」遺囑寫完之後,他就斷了氣。兒子回來之後,見到遺囑不由得大怒:「父親怎麼會把他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財富,全部都給了奴隸,而只給自己一件物品呢?」他百思不得其解,於是去請教村裡的拉比。拉比聽了,微微一笑,對他說:「你父親真是聰明,他給你留下了他的全部財產啊!你再好好看看你父親的遺囑吧!」他拿起遺囑看了半天,還是不明白,拉比只好直接地說:「遺囑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?讓你任意選擇一件物品,你選擇了那個奴隸,不就是選擇了全部的財產嗎?這樣看起來,你的父親真是十分英明啊!」富翁的兒子這才恍然大悟,明白了父親這樣做的良苦用心:當時父親死了,自己不在他的身邊,奴隸可能會帶著財產逃走,而連喪事也不告訴他。因此,父親才把全部財產都送給奴隸,就是為了穩住那個奴隸而讓他不能逃走,好讓自己回來再收回這筆遺產,所以才立下了這樣的遺囑。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,那個猶太人的遺囑就有這樣一個漏洞,雖然遺囑將所有財產都給了奴隸,但其兒子只能選擇一件物品。這裏暗含著一個前提沒有明確寫出來,奴隸不會注意到,甚至連死者的兒子也沒注意到,那就是:奴隸的全部財產都屬於主人。這是當時社會通行的慣例,也是一個無需說明的前提。那麼,只要前提明確了,在此前提之下的任何規則都是不成立的,這就是這個猶太人遺產合約的關鍵所在。後來,正是在拉比的指點下,年輕人才終於解開這個謎底,既沒有違背父親的「遺囑」,又沒有違約,因為,猶太人從不違約。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鑽合約的漏洞。(塔木德--猶太人的致富聖經p.276)

 
 
  
 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t the 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